威海自古享鱼盐之利。勤劳勇敢的当地渔民们,在长期与风浪等自然灾害的搏击中,克服无数艰难险阻,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,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家民俗文化。
渔民出海,平安是最大的心愿。因此,除每年定期的祭海仪式外,渔民日常生产与生活中也出现了各种禁忌,表达了他们心中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。
威海渔民的民间禁忌大致可分为两种,一种是语言禁忌,另一种是行为禁忌。
先说语言禁忌。帆船是渔民必备的生产工具,常年奔波于海上的渔民,最忌讳说“翻”字。因“帆”与“翻”同音,故一律改称“帆船”为“风船”。
风船之上,船帆是风船的动力系统,船帆有借助劲风的力量才能驱动船体前进。因忌讳“翻”,故使唤船的人称呼“船帆”为“篷”。风船行驶于海上,要将船帆拉上桅杆,称为“长篷”;风船泊岸,要将船帆落下桅杆,称为“落篷”。称船帆与篙子为“篷篙”,称系船帆的绳子为“篷索”;称控制船帆的绳索为“篷脚”;称船帆和桅杆为“篷樯”。
此外,因威海靠海,盛产鱼,威海人也特别擅长烹制鱼和喜欢吃鱼,同时鱼又与“连年有余”、“吉庆有余”的余字谐音。逢年过节,喜寿宴席,鱼更是不可缺少,可谓无鱼不成宴,因此,威海食鱼的习俗也很独特。
祭祀和婚宴中用的鱼是很讲究的,要选用鱼名吉祥、鱼体形好,同时必须是有鳞的整鱼,加工烹制后鱼体要求必须完整。寓意:家门人丁兴旺,家人健康齐全,家境昌盛。
摆宴请客,大都讲究“鸡头鱼尾”,就是说鱼菜一般放到后面,等鱼上来后,说明菜齐了。鱼上桌后也很讲究,有“鱼不献脊”之说,要把鱼头朝向主要客人,不能把鱼脊向客。吃鱼时,客人不要去动鱼眼和拨动鱼刺,否则,会被主人认为是在“挑眼”和“挑刺”,表示对主人招待不满。
当鱼一面吃完后,一般由主人用筷子把鱼翻过来,但要说“划”过来,因为威海靠海用船的多,忌讳“翻”字。
还有一种是行为禁忌。在风船上吃饭,吃完饭,只需将碗、筷往甲板上随手一撂即可,绝不可将筷子横放在碗上,更不能将碗倒扣,此乃船家大忌。听老人讲,当年,顛簸海上的风船上均备有一把锋利的斧头。尤其是“闯崴子”的风船上,每条船上都要放一把明晃晃的俄罗斯利斧。若风船遇到狂风骇浪,万不得已时,船主即用利斧砍断桅杆,将斩断的桅杆横捆在船舷上,这种情形称为“免桅”,是极其危险的,深为船家所忌讳。在驾驶船的人眼中,饭碗好比是船体,而筷子好比是桅杆,将筷子横放碗上寓意“免桅”。因此,在船上吃饭,切不可将筷子横放于碗上,更不能将碗倒扣。
到了风船之上,也不可以到处乱坐。比如,渔民忌讳有人到船头的虎牙(用以牵引和固定锚缆的竖木)两侧的甲板位置上去坐,以防“触霉头”、“遭霉运”。
这些禁忌乍听起来似乎无理,但与渔家的生活习惯与谋生方式联系起来却是意味无限,耐人寻味。可见渔家人当初生活虽艰辛,但依然情趣盎然而饶有兴致,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渔民禁忌习俗,构成了威海渔家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|